红木资源紧缺将如何应对
红木怎么啦?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似显沉重而忧虑的话题?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宏大重建后,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博物艺术馆,其中设有中国古典家具专题展馆。这明确地宣示了古典家具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部分,充分肯定了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地位。
有着600年辉煌传统的中国古典家具,今天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振兴是我们的期盼。怎样才能振兴?则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去努力思考求索。
如果说,过去的20年是中国古典家具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兴起收藏的年代,那么今后20年古典工艺家具会广泛被人们喜爱、使用和收藏,这将是古典工艺家具春暖大地的时代。
那么,作为古典家具的物质载体,红木能支撑这个发展的需要吗?让我们将视线转向过往和当今,看一看那让我们骄傲又令人担忧的红木,究竟走过和将要走过什么样的历史过程。
濒危的红木
古典家具也称贵木或硬木家具,习惯笼统称为红木家具。红木从来就是一种贵重而紧缺的家具用材。
自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开放海禁后,皇家派官员赴南洋采办木材,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经过掠夺性的采伐,到明代末期,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基本被砍伐殆尽。这些木材大部分存储在皇家仓库,一部分囤积在私商手里。到清代前中期,皇家还从私商手中重金收购贵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司库奏请买下外边看到的紫檀木三千余斤,每斤价银二钱一分,经怡亲王回明内大臣海望,准其买用,钦此。”我们看到,清朝大内购买紫檀木需皇帝御批,而且价钱已高得令人咋舌。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紫檀木的紧缺,清廷中形成一个规矩,即无论哪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数买下,上交皇宫或各地皇家工厂。至清代后期,各地私商囤积的名贵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至此,紫檀木的来源基本断绝。
明清数百年间,以黄花梨和小叶紫檀为代表的贵重硬木,主要用来满足皇家宫廷和王府贵族的需要,民间富商大贾、名门望族及文人墨客也热衷使用,并引以为贵。
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珍藏的明清宫廷家具精品有8300多件(套)。而在漫长的历史流通中,原数则数倍于这个数量。明清宫廷家具来源,主要有宫内造办处修造,官府采办与外地进贡。在造办处档案中,常有记载,皇帝看过家具设计图纸后提出修改意见,准作小样,小样呈皇帝御览后方可施工。在清宫档案《进单》中记载,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各地进贡紫檀、黄花梨家具共计150余件(套)。从雍正至乾隆两朝贡档所记,几乎年年如此。
宫廷风盛,必上行下效。明清两朝各王府、贵族、权臣,也都讲究在自己的各处府院大宅中制作贵木家具,成龙配套,奢华铺张,俨然如小宫廷,所耗木材不计其数。除外,有些王府还能不时得到御赏宫中所用木器。笔者信手翻阅便见记载:咸丰皇帝于咸丰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元1852年5月17日),赏赐恭亲王,“旨将紫檀木宝椅一张,紫檀木宫椅十张,著传添补垫子送至恭府。钦此。”同年4月20日,咸丰再次下旨,赐给恭亲王紫檀家具47件、黄花黎家具4件、楠木家具1件及金漆、黑漆描金、洋漆描金、红雕漆等家具,共计61件。恭王府家具后广泛流失,仅其中两批,一批64件家具在京郊戒台寺,是1884年恭亲王被慈禧皇太后撤职后,借养疾为由,隐居戒台寺时带去的;另一批33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1983年经一位至今不知其名的收藏家以台湾东吴大学名义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上这两批家具,大部为清宫造办处制作的紫檀、黄花梨家具。
明清两代如此海量的贵木家具消耗,早已成为红木资源难以承受之重。我们从代表性木种替换中可见端倪。明中晚期至清初,明式家具首选用材为黄花梨,可谓珠联璧合。明末黄花梨匮乏,清前中期采用紫檀木,清式家具鼎盛。至清中晚期,紫檀匮乏,老酸枝木起而代之,北方称酸枝为红木,此后红木家具盛行。
那红木匮乏之后呢?这是很难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残酷地摆在我们的面前。看看我们当前是如何书写这个答案的。
饥渴的市场
中国红木资源基本上全部靠进口,由于需求量巨大,近年国际生态保护组织高度关注。红木生产国资源迅速流失,印度、东南亚及南洋等产地的原料越来越少,纷纷采取保护措施,有些国家已经禁止珍贵木材出口。南美和非洲目前还有一定的产量,但材质不如传统红木,而且价格不断上扬。现在红木进口不仅成本大幅提高,而且高价也难以买到好货。不少红木家具产家是在用库存料,入不敷出,日益减少。
饥渴的中国红木市场,正面临即将到来的“等米下锅”的隐忧。
让我们看一看当前红木市场的状况:
传统红木家具讲究用高档硬木制作。明式家具首选用材海南黄花梨,清初期已基本耗竭,现今遗存的少量上乘老料以斤论价,一木难求,特好的长大老房料每市斤价值万元。真正产于印度南部迈索尔邦的小叶紫檀,无空心上等老料每吨150万元上下,近几年每年约有2000~5000吨的供应量,其中还混有为数不少的“类似小叶檀”。越南黄花梨在本世纪初那两三年,每年约有2000~3000吨材料进入大陆市场,2008年后降至每年不超过200吨,越黄上等老方料每吨可卖到500万元。酸枝木在明清硬木家具用材中的地位,历来仅次于黄花黎和小叶紫檀,主要产自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以及印度,如今市场上已难见大料,每吨卖价达15~20万元。业内统计,目前国内有10000多家仿古家具企业,若有30%的企业以酸枝木为原料,按每家企业年均耗用50~100吨的用量计算,每年需进口15~30万吨,而目前进口量远远满足不了3000多家企业的需求。老鸡翅木清中期后材源枯竭, 如今充斥市场上的所谓鸡翅木,是主要从非洲进口的一种铁力木,质糙纹粗,不可比拟。近年从巴西大量进口的草花梨、菠罗格是白木,不是红木。从非洲大量进口的是大叶紫檀或称大果紫檀,是“类似紫檀”,与小叶紫檀完全不是一回事。
与红木资源匮乏并存的是,当前红木家具企业和家具市场都存在“重材轻艺”现象,加大了红木家具的材耗比,造成了红木资源的过度消耗,并制造了大量只有使用价值,几乎没有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低端仿古红木家具。
红木资源的日渐萎缩,仿古家具产业的铺张耗费,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
“世好妍华,我耽拙朴”,这是王世襄先生刻在自已所制用的大案牙板上的铭文中的话。2002年,王先生得到一块重近一吨的花梨板,亲自构思设计。后由田家青找人精心制作了一张花梨木大画案,“鲸背象足”的造型,简洁古朴,四平八稳,深得王老喜爱。王世襄先生的制作原则,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把案子做大,将材料“吃干榨净”,以求物尽其用,可见王老惜材之心。
中国家具文化中,更推崇明式家具,因其造型古朴大方,线条舒展,比例协调优美,风格简洁,无妍华之风,有拙朴之韵,贵艺而惜材,十分适用,又耐人寻味。这符合顺应自然、内敛含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也是“惜材重艺”的苏作工艺深受喜爱并影响深远的原因。
清式家具体现皇家威仪、华丽、精致、唯我独尊的气派。整体特点是用料厚重,造型尺度较大,装饰性强,雕工繁缛,舒适性较欠缺,给人沉闷笨重之感。
当下红木家具市场上,一眼望去,似乎是清式模样家具的天下,商家也常打“宫廷古典家具”牌,产品中不乏各种宝座、皇宫家具、大沙发,雕饰繁缛。先不说究竟有多少文化含量和工艺水平,也不论使用起来是否方便舒适,单就打造这样的奢华气派,就要耗用大量的珍贵木材。
是不是产家、商家不明白简洁婉约的好处呢?不尽然,他们也有难言之隐,也有苦衷。当今社会不乏浮躁之风,到底有多少人会静心的去讲究、欣赏古典家具包含的文化气息?有多少人能以文人的心态去审美古典家具的气韵?费心费力做出的古典家具好卖吗?可能吃力不讨好。精工细作的古典家具能得到赏识吗?也许曲高和寡。
另外,在评判古典家具时也存在误区。以物定值,以偏概全,只侧重于材质和雕饰技法,认为凡是黄花梨、紫檀的家具就是好家具,雕饰繁缛才贵气,而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被弱化,甚至被忽略了。
这就是现实的悖论:一边是红木珍稀需要精艺惜材,一边是市场浮躁追求奢华铺张,于是传统工艺被淡漠,珍贵红木被滥用。
自然的红木资源整体上讲是不可再生的,而红木家具市场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红木家具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受到红木资源的日渐匮乏乃至枯竭的桎梏,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困境。
百年甚至千年才能成材的红木,正在演绎着最后的一场绝唱。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只能以痛惜的心情,去回味那萦绕在耳畔、纠结在心中的回响,渐去渐远,直至空寂无声。
那么,出路在何方呢?
居危而思变
红木家具所用的传统贵木,已面临匮绝或日渐稀少,采取应对之策已刻不容缓。我们面前有路可走吗?不妨先看看智慧先人的经验。
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已将宜俭不宜奢、宜简不宜繁的处世文化和审美追求融入家具制作中,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不妨向老祖宗学习,思维上也“复古”一下,更确切地说是“返朴归真”,再沉淀一下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也许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以下几点思考,权且为一管之见。
一是通过市场理性调配生产要素,让红木资源转移到有能力精工细作的产家手中。也就是说,有材源而缺乏工艺能力的产家,不要勉强做低价值的粗糙产品,可将红木转给能工巧匠。市场分工合理,才能促使红木家具生产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达到物尽其用,艺尽其精的目的。
二是仿古家具的产家,要牢固树立做古典家具就是做文化、做艺术、做精品的观念。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矢志不渝,求索钻研,坚持做使用舒适又有收藏价值的红木家具,做可以参加拍卖的高端产品,做几十年甚至百年后依然在使用、被喜欢的作品。这是做古典家具的责任和良心,也是无上的荣耀。惟此,才会珍惜木材,才会让每一根贵木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是发扬古典家具“贵木精工”的工艺传统。精工是节俭红木的最基本途径。精品古典家具是高水平的工艺品,它对备料、造型、比例、结构、线条、配料、榫卯、雕工、装饰、打磨等方面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对整体作品的气韵有很高的艺术要求,惟有精工细作,才能做到。精品能长久流传,本身就是莫大的节俭。明清家具可以历经500余年而至今完好,很好的昭示了这个道理。
四是在椅凳、案几、橱柜、床榻等座面、靠背板、面板、柜门、围子上使用软屉、另木或石材镶嵌等,明清古家具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这些工艺,既节省贵木,又美观。另外多做省料不省工的简约型家具,少做用料厚重铺张、装饰繁缛的家具。
五是允许按颁布的标准留白皮以节省材料。如一个部件白皮须在十分之一以下,不得出现在正常目视范围内,榫卯部位及受力部件不得有白皮,且必须明白告诉消费者。按规定留白皮,既节省木材,又降低了成本和销售价格,可以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六是允许在家具的背板、底板、屉板、柜架顶板等一般目视不到、受力小的部件用较低等级的木材代替,但须对消费者说明。传统的苏作家具用料极为节俭,通常所见苏式椅子,除主要承重构件外,多用小料攒接,座面不用板心而用席屉。苏式大件家具还时常采用包镶手法,即用杂木做成骨架,外面粘贴贵木薄板,这种工艺费力费时,技术上要求高。为了节省材料,还常在暗处如家具里面的穿带上用杂木代替,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苏式家具,不少都有这种情况。
七是使用档次稍低的红木甚至白木,仍可精心制作出高水平的古典家具。首先要改变一种观念,不止是只有黄花梨、小叶紫檀、越南黄花梨才能做出高档家具。明清古家具在用材上也是分等级的,但工艺上一样用心,使用酸枝木、花梨木、铁力木、鸡翅木、楠木、乌木、黄杨木、影木、榉木、桦木、榆木、楸木、樟木等,一样可以做出品质上乘的家具。清宫要地军机处陈设的全部是榆木擦漆家具。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一组清中期红木镶嵌五扇屏风,以209万元成交。2006年9月纽约佳士得,一件清代鸡翅木镶楠木台座式榻以22.8万美元拍出。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一件明鸡翅木两屉桌以88万元成交。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一件明代榆木小翘头案也拍出14.3万元。1996年9月,一对清代樟木大四件柜在纽约拍出8.25万美元,当时约折合人民币70万元。
八是寻找与传统贵木外观及品质相似或接近的木材,开辟新的材源。其实在地域广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许多硬杂木品种,在硬度、油性、纹理、色泽和加工特性上,具备与传统家具用材相近、相似的品质,是完全可以开发利用的。另外像松木、杉木、桐木、柳木、梓木等所谓柴木,也可作为大众化实用家具用材。这些木材既可单独使用,生产价廉物美的大众化实木家具,也可以做传统红木的辅材使用。开辟新的材源是可行之路,也是必行之路,是大有作为的。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