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行业暗藏猫腻 报价出现低开高走

12-09发表
浙江 杭州

  近日,刚贴完新房瓷砖的孙女士遭遇了这样一件事情:贴66平米的瓷砖多花了5090元。而在签合同时,增项等事宜并未事前通知业主,而是在瓦工进场 开始干活后,突然说增项加钱。其实,类似的装修陷阱,在行业内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所以,广大消费者了解家装常见陷阱,做好防范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陷阱一 报价“低开高走”

 

  例如有的装修报价单里面列举了“铲墙”这一项,后面的报价为“0”。但是等到业主装修进行到铲墙这一步的时候,装饰公司才要求加钱。更有家装公 司的报价清单列举的是价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时工人却以此款材料效果不佳为由,要求业主加钱更换所谓的好材料。多个装修项目下来,实际费用总是要比报价高几 倍。

 

陷阱二 施工合同模棱两可

 

  前面提到的孙女士便是栽在了合同陷阱里。常见的合同陷阱有工艺约定模糊,材料约定品牌不约定等级、型号。将建委的“设计资质”与“施工资质”混 为一谈,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资质证书来蒙骗消费者。部分挂靠、承包企业故意漏写“委托代理人”一栏,也不填写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出现问 题后推卸责任。

 

陷阱三 装修材料被调包

 

  据了解,像涂料、大芯板等最容易被调包,“如合同中标明使用质量好、大品牌的乳胶漆,施工人员会将一些便宜的杂牌漆装进旧的名牌漆罐中,也有施 工人员在进场后,将业主选用的产品利用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个别施工队在采购材料时做手脚,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产品,以低价次品充当正品等等。

 

装修藏猫腻暴利是推手

 

  家居装修为何频曝猫腻?这其中,既有商家赚黑心钱的原因,也与监管不力以及业主自身装修薄弱有关。

 

  首先是暴利催生。据知情人爆料:“装修的一般流程是,由家装公司在外面找业务,然后再转包给下面的包工头。当包工头接到项目时,已经包含了公司 18%-20%的利润,然后我们根据价目表再往上加15%到20%的利润,这是我们的收入。赚个30%-35%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过我所知道的最狠可以 赚到60%”。增项也可获取35%左右的利润。

 

  其次是公司管理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所致。除去家装公司自设的陷阱之外,装修工人也爱给业主下套。像装修材料被调包,装修工艺不到位多是装修人员的个人行为,也从侧面折射出家装公司监管制度存在缺失,才使得装修工人有机可乘。

 

  最后还与消费者对装修知识了解较少有关。装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积累从选料到施工再到监工和验收的知识。大多数消费者对此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装公司/装修工人就是利用这一点,蒙骗消费者。

 

家装猫腻揪不完谨慎防范是关键

 

  家装公司为追求暴利,虚高建材价格,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增项,侵害消费者权益。这既是公司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也是公司缺乏社会责任感的 表现。家装公司应该明确,企业是面向社会的,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责,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公司,必定不得人心,是很难长久发展的。

 

  虽然针对家装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坑害消费者的陷阱,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明确规定增项不得超过装修预算的8%。但是,家装市场仍曝出种种猫 腻,可见,政策的制约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功效,也从侧面反映出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事实。加紧加快政策的切实落实,加大对家装市场的监督和调控,仍然是规范假装 市场重中之重的任务。

 

  面对如此花样百出的装修陷阱,消费者一定要谨慎小心,杜绝掉入装修陷阱。主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具有合法营业执照,具备装饰装修资质证 书,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设计施工队伍的装修企业;其次提前了解装修材料的市场价格,做到心中有数。三是仔细核实施工方估算的工程面积,使用的各种材料规 格、等级、型号是否与实际相符的;四是签订合同要对工程概况、质量要求、工程价款支付,保修期等约定责任、义务及对违约方的惩罚或解决方式等条款。五是装 修结束后,验收工程质量要逐一核对、查找问题,防范于未然。

 

  来源:中国家居网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发布

帖子标签:

帮助中心

    图片标签

    x

    自定义标签

    标签历史:

    图片描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