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新: 在教书育人中浸淀设计

12-30发表
浙江 杭州

 

 

程建新

 

  程建新简介:

 

  现任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艺术学硕导组长、“产品设计”主讲教授。

 

  社会兼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设计中心副主任、上海室内装饰行业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建筑协会(ICU中国)咨询设计委员会首席专家、《设计》杂志编委、《大设计》杂志副主编。

 

  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策划。

 

  记者:您目前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什么?

 

  程建新:主要是教学,现在是在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传媒学院担任院长,所谓艺术设计传媒,就是除了设计之外还有一个传播,其实设计和传播是联在一起的。所以设计分成: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当然还包括室内外设计。传播包括:广告学、旅游管理等等的一些相关的。当然我的学院里还有一些其它研究机构,有六个研究机构。我也在里面把握一下方向,促进一下它的建设和它的社会成效。

 

  在社会上,主要是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里担任常务理事,在这里面也是做一些设计推广工作。同时,我在行业协会里面担任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在工业设计协会里面担任副理事长,现在也是设计创意中心的文职主任,主要负责影响上海发展的一百个设计师和机构的工作以及设计队伍的发展、规范。设计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市场设计的促进。

 

  记者:您认为我们学校里教育出来学生,能够满足目前我国现在化进程当中对设计还有建筑的要求吗?

 

  程建新:现在我只能倒过头来说,综合任何一个学校,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如果觉得它的培养是能够完成衍生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发展的,那么这个学校也就差不多走到头了。所以每个学校每个课题,都是不成熟的,有很多东西要去探索发现要去研究。这个时代发展特别快,我们都必须拼了命的去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才能够满足这种需要。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我们国家,设计方面的教学是参差不齐的,从社会发展角度和社会需要角度来说,还不能尽如人意,不能够完全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但是我们至少大家都在尽力使之尽如人意,能够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希望能做得更加完善。所以我们不好对学校的教学现状能不能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做一个过于主观的评价。

 

  记者:您的学校和其他一些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和培养学生的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程建新:直接和某某什么学校做对比的话,不适合在公开场合来表诉。作为我们自己的办学思路,我们把学校的设计教育定位放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创意。我们是上海经委任命的创意产业人才教育基地,同时也入选了影响上海发展的一百个设计机构。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意和创新上也是做了自己的努力,当然这个努力的效果能够达到什么境界,什么样的程度,能不能被社会的认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第二个是:强调学科消化。强调理工科和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软性思考和硬性思考、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之间的一种交叉关系。这样的话呢,就依托华工理科大学,具有强大理工背景这样一个环境,再加上自身的艺术人文的一个氛围,把这两者做到一个很好的结合。包括和商学院还有机械学院、材料学院跟他们的学科交流,在科学和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上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融合基点。当然这也是我们的愿望,现在我们还不能用非常充分的成果来证明我们在这个方面做得就比别人好。但这方面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一个目标。

 

  记者:现在有一个现状,就是学生的实践机会太少,不知道您怎么看?

 

  程建新:怎么说呢,我觉得现在学生实践的机会跟过去相比,不见得少。为什么不见得少呢,一个是现在招生数很多,前几年扩招非常厉害,像上海的入学比例超过90%了,这么多人获得机会,所以本科教育已经是大众化的了,当然现在也有学者提出来,在大众化教育里,要提倡精英培养。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勤奋求实,立志明德”,不但要勤奋,要脚踏实地,还要“立志明德”,就是要有很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想是指自己的高度,情操是指自己的深度,这一块也是要提倡的。学生大量扩招了以后,实际上学生的时间的机会还是不少的,一方面,各学校大力提倡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很多基地,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就业一是提高了,自觉寻找实践机会,甚至很多学生到最后一个学年就去实习了。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像电气集团、正泰集团、西门子、英特尔等组织了大量的设计竞赛,像搜狐也做过好多次的社会性大赛,而且现在的大赛已经从过去讲故事的方式过度到现在实战高度出发,越来越接近实际应用需要,这也就是一个机会,组织的好,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机会,这非常重要。但像现在有些高校把大赛作为课程内容去做,以赛代课,我不提倡。将来学生认知基础、技术基础不扎实,就没有发展后劲,四年时间还是要进行系统训练的。所以我们会甄选适合的赛事,最好内容是可以跟我们某些课程相关,延伸出来,进行社会实践和设计创新,这是我们提倡的。所以我们这里学生参加竞赛不是特别多,但是获奖率还是挺高的。就是讲你要把课程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大赛应用的实践结合起来,然后再做课程研究,而不能拿大赛冲课程。

 

  记者:您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的理解,也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事业。

 

  程建新:说深谈不上,就是想把我们东方的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我在很多演讲和文章中一直在讲,怎么样去吸收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这个源头活水不是说柱子上盘条龙就是东方文化,正相反,而是说怎么样把这种文化的精髓、对文化的理解,变成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文化基因,这个就不是那么简单的、直观的移植,而是要从骨子里去体验、体会,去挖掘。

 

  记者:那您觉得在做设计时,应该怎样将我们老祖宗的文化融入其中呢?

 

  程建新:中国从生活理念、文化理念,包括审美观念上,从周开始,到唐、宋、明、清,都有它的精彩设计。但每个时代可能都有它的弱点,比如说清代,它的装饰过于繁荣,有点走西方洛可可的风格,过于细致也过于雕琢,但是它在工艺上取得的成绩又是前人没有达到的。所以这里面怎么样把它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我们现在的细致生活、品质生活,就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精雕细刻的东西和对那种细致追求。但是要是讲大气,就不得不说说明代,明代的那种实用性和人文性体现得非常好。但是有些东西又稍显简单了,那么在这里,它的大气、功能性、人文性,就是你要继承的精华了。

 

  这个是在具体方面,更多的是在理念上,包括人文的风格,以及我们提到的对君子的看法,佛教的本意,在这方面日本现在做的非常好,想现在他们的“禅”,对“禅”的理解,日本做的比较好,讲到最本质的禅,就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做某件事,就像我们现在在聊天,如果关注某个话题,我们把所有的智慧都集中起来去解决问题,这就是“禅”。那么“茶禅”是什么?就是把整个饮茶的过程变成一种文化,一心一意、心无他念的品味茶的滋味,这就是“茶禅”,不是我们随便喝茶都叫做禅,把它当做一件事情,专心致志的去做,这就是禅。禅能够修炼人心,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禅意”,我们做装修业好,做设计也好,这件事情是为了某一个目的一心一意的在做,把相关的要素都考虑进去,那就是很有“禅意”,很有东方哲学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要多方面的考虑,为它的功能性服务,做设计要一心一意的做,这也是一种“禅意”,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能够摒弃很多繁杂的、干扰的东西,很纯净的去做事情。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每个人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要向这方面去努力。

 

 

 

  记者:您一直提倡“感性工学”,能跟我们说说什么是“感性工学”么?

 

  程建新:什么是“感性工学”?从前我们讲所有的定量的东西都是科学的,对于你喜欢什么,喜欢一件东西会喜欢到什么程度,包括现在的住房你喜欢到什么程度,这是定性的,一般我们的测评是分为五级,非常喜欢、喜欢、一般、讨厌、非常讨厌,这样的测评方式叫定性。“感性工学”不一样的,它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这个杯子我很喜欢,那么喜欢到什么程度?它会根据你的目光和表情,计算机检测,通过梳理、模板处理之后,得出一个数据平台,最后计算出,这个杯子人们的喜爱程度是“87.63分”,这样就从定性转向了定量。定量之后,情感因素会用数字来表述,这就是信息在梳理过程中的一种细化,“感性工学”到这里就很精彩了。

 

  这个概念是在日本九州大学研究并在各个领域推广的,但是在美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它更加实用一些,这与民族文化的积累,包括形精英社会的动因是密切相关的。美国是商业积聚的一个典型象征,在英国工业化没落的时候,它以工业化带动全球。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雷蒙德·罗维讲过一句话,它代表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审美形态和生活态度,“世界上最美的曲线,就是营业额上升的那条曲线”,赤裸裸的,所有的美都可以与商业挂钩,这句话很典型的概括了美国对美、对生活的态度。但是在东方的含蓄中从来不肯这样的。所以有些人全盘西化觉得这是一个方向,错了,这是社会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一个区域型概念,不是一个人类的概念,人类永远不会把“最美的曲线”看成是“营业额上升的曲线”。

 

  记者:您也经常提到一个概念“设计伦理”,也跟我们谈谈“设计伦理”吧。

 

  程建新:讲到“设计伦理”,必须要从佛学上开始说起。佛学上讲,三个恶念是罪恶之源,这就是:“贪”、“嗔”、“痴”。“贪”,佛教原是指沉溺色、声、香、味、触等五欲的心理活动,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实际就是“名利熏心”,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什么都想要。“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浮躁,情绪波动,急功近利,稍不顺心,就抱怨社会、怨恨他人。“痴”,迷暗为性,愚昧无知,执迷不悟。佛教认为,人世间所有烦恼、痛苦和争斗,都是由于贪、嗔、痴的缘故。众生为满足私欲,拼命贪求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即为贪,一旦得不到,便互相仇恨,即为嗔,于是产生争吵,发生战争,互相残杀。贪和嗔的存在,就是因为众生不明道理,愚昧无知,即为痴的缘故。

 

  现在台湾的佛教界,提倡大众佛教,爱国佛教和生活佛教,把佛学的智慧教义和现实生活的理念结合起来,提倡无贪、无嗔、无痴的为“三善根”,这次世博会的“台湾馆”造型和理念就是一个点燃“智慧心灯”的寓意。这种生活智慧的提倡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大环保的概念,这是真正对我们现代生活环境的一个深刻的思考。这个环保分四个部分,一个是心灵环保、一个是生活环保、一个是社会环保,最后才是自然环保。

 

  这四个环保的辩论关系,使我们全面了解什么叫环保,环保不仅仅是低碳、无碳,产品能不能降解,资源是否有效利用,这些还不够。还有一个心灵环保,你要有善念,没有害人之心,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学会爱人,要存在感恩之心,这些都是心灵环保。然后是生活环保,健康的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包括家庭装潢,不是盲目的豪华,而是以适合居住为本,各个尺度都是最适合你的身体、起居、活动。再者是生活,吃也是尽可能吃得卫生、吃得健康,这是生活环保。然后是社会环保,你在社会中的言行,在社会中的举止,设计师为社会创造的公共环境,要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交流,有利于各种人的活动,包括老人、有疾患的人等弱势群体。这甚至包括人交往的礼节也需环保,人际交往中尺度、距离、方式等。东方过去为什么流行拱手礼,这也是很环保的,有学者认为现在西方的礼节过于亲近,会造成很多疾病流传。现在西方很多礼仪都开始往后退了,要讲究距离感了,为什么?因为不环保,你热情归热情,但是不环保。中国国学有很多环保意识,即使在今天看,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最后就是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自然环保。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环保大概念,也许可以为设计师的现代设计伦理的完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这是比较重要的,我们设计师要在这方面好好学学、琢磨琢磨。

 

  记者:听说摄影也是您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程建新:是的,如果我出去没有带照相机,就会觉得缺了什么。我们讲素描、绘画是一种记录思想的方法,跟我们的语言、文字一样。同样,你出去的话,照相机也能起到记录思考的作用。现在都是数码照相机,拍的过程,拍的结果,就是电子日记,而且是一个很生动的过程。摄影作品往往跟心境、知识、积累,甚至是时间、历程都有关系,摄影能够唤起你的一段记忆。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而然看到自己过去的某张照片,会唤起对当时很多事件的回忆。所以我到哪里都喜欢拍拍照。

 

  另外,我会把其中几张有体会的,放到网上,让更很多人去感受。拍完回来以后,我在整理的时候,会像过电影一样走一遍,然后产生很多新的东西和新的理解。比如说我在英国白金汉宫门口拍的一张照片。白金汉宫里在阅兵,结果一个外国老头扛着孙子,坐在肩膀上看,老头望着左边,孩子望着右边,刚好都是侧面,当时拍也就那么回事,后来发现蛮好玩的,我就把它放在网上,底下写了几句话:左顾右盼——不是因为代沟,而是因为不同的高度受到不同的诱惑,这就带有一点哲理了。我觉得摄影里充满了这种东西。你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设计师需要遐想,有感而发,只要是健康的,至少是无害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特别有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发布

帖子标签:

帮助中心

    图片标签

    x

    自定义标签

    标签历史:

    图片描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