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装出哥特式风格?

05-28发表
广东 广州
我想把我的房间简单装饰一下,弄成哥特式风格的,请帮我想几个好办法,必要的细节与点,谢谢啦
酷大师向您推荐

升级为优质设计师1对1服务

资深室内设计师在线提供1对1户型设计服务,酷家乐认证品质有保障。全程为您解答空间布局、施工工艺、建材采购、软装搭配等问题。

去找设计师

评论(8)

  • 2014-05-28 沙发

    哥特主义(gothic)是一个重要的流行指标。哥特主义的精髓在于冷酷的精气神。但要问,什么是哥特主义?大概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应该是一身黑吧?”“吸血鬼造型?”“戴很多十字架?”

      实际上“哥特主义”黑色是首要元素。哥特的黑,必须复杂。开句玩笑话,你有看过穿着朴素、其貌不扬的吸血鬼、女巫吗?电影电视小说里的她们,可是个个在穿衣打扮下足了功夫,务求一亮相便有骇死人的效果。一身黑,但裁剪过于简约,造型缺乏装饰感,衣服只用一种面料,犹如清汤挂面,都不能算哥特主义。哥特主义爱的就是衣服层层叠叠,从胸衣到马甲,从外套到披风,全副武装;首饰叮叮当当、繁复到死。最紧要,记得买条十字架项链,千万不要办公室OL爱戴的那种小小的坠饰,十字架项链一定要大大大,垂到胸下,务求老远便能看到胸前金光闪烁,如果还不明白,去看看John Galliano谢幕时戴的那条十字架项链,抄足!肯定不会错。

      哥特的黑色还需有种邪恶感,与其说它是一种时装剪裁的手段,倒不如说是一种造型艺术更为妥帖。Yohji Yamamoto也爱用黑色做时装,其中不乏层叠、不对称设计,统统都是哥特最爱,但Yohji Yamamoto的衣服带来的更多是东方式的禅意思考,飘飘若仙,算不上哥特主义。

      有朋友求救,“哥特很有型,但除非是化妆舞会,我没胆这么穿出街,太招摇了。”哦,感谢上帝,我们还有另一位服装大师Karl Lagerfeld,他用一种更为温和的手段拯救了爱哥特却又不敢太放肆的女人们。Chanel秀上,Gemma Ward既像女神又像女巫的造型让人着迷,白色短外套,黑色过膝长靴,点睛之笔在于那身前短后长的黑色皮装,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地狱的火焰中。今年很火的模特Mariacarla Boscono身着拿破仑式制服,同样有哥特主义的影子。金色腰带、项链与服装上的金边相呼应,白色长袖口的维多利亚式褶皱,美到冒泡。较之Galliano,Lagerfeld令哥特主义以一种更年轻化的doll look呈现于世人面前,黑色或白色的领结、黑色蝴蝶结头饰、层出不穷的装饰物……Chanel女人由贵妇转为型女,不知Lagerfeld是不是中了日本流行的洛丽塔式哥特主义毒。

      如何做个哥特主义女人?穿丝绒、蕾丝、渔网布、皮草制作的暗色系时装:强调衣服设计感,从不对称剪裁,维多利亚式层层褶皱,披披搭搭的布条、破洞到rock味十足的水钻镶嵌等等,都算过关;配件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十字架项链,还可以考虑黑色水晶饰品,黑色塑胶手镯或者一朵Chanel式蝴蝶结头花,任何带有哥特主义象征物如天使、恶魔、蔷薇、骷髅、蜘蛛的暗色或银制饰品;发型,黑色长直发是首选,不要有刘海,Jean Paul Gaultier秀上,模特是卷发,由于选择了古典的中分发型,也变得很哥特;妆容,通过夸张的烟熏妆突出黑色眼线、眼影,粉底比平时用的浅一至两个色号,强调不自然的白。如果觉得这样太夸张,简单涂个黑色指甲油,就可以传递哥特气息。

  • 2014-05-28 板凳

    你去参考一下教堂的外表可以从中得到灵感

  • 2014-05-28 #3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 

      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顶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 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式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拟,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风格。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 2014-05-28 #4

    哥特式风格

    14世纪。以精雕细琢与华丽的镂花构成的新式家具,盛行于法国,以尖顶、拱券和垂直线为主,高耸、轻盈、富丽而精致,对其影响很深的古建筑代表有:英国的西敏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对“哥特式”建筑的形容,人们用了这样一句话:“它如火焰般蹿向天际,刚直、挺拔”。欧洲教堂、学校等室内装饰设计多采用这种风格

  • 2014-05-28 #5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哥特”。 

    哥特,是来自中世纪的蛊咒。 

    关于“哥特”的解释也有很多种,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 

    第一,在建筑上的歌特式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 

    第二,在文学上歌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 之冒险故事; 

    第三,歌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还有另一种解释,人类学意义上的哥特,古代欧洲的一个民族;艺术风格,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绘画上,起源于法国的巴黎附近; 恐怖的、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这也影射了哥特小说的哥特的涵义,例如17、18世纪流行于英伦,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志怪故事的小说,按美国人的说法,哥特小说已经延伸到了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如《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a Vampire》,甚至还包括了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 

    在人类学意义上,哥特是所谓的蛮族之一;而在艺术风格上,哥特风格则上升激荡,同时又优雅纤细;哥特式作为恐怖、黑暗的代名词则成为小说这种叙事艺术中的一种风格——当然这种风格也只是一种批评术语。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同样在英国,一类沉湎于人类黑暗阴郁感情的音乐,也逐渐被人们称为哥特音乐,他们的音乐悲伤、缓慢,他们在今天似乎又掀起了新的复古运动,把哥特风格引入音乐,歌唱着死亡、恐惧、黑暗,偶尔也会蹦出一个宗教主题,或者用死亡金属的暴烈和鬼气森森的圣咏女声这种两极并置,对骑士国王的时代来一个怀旧的回望。 

    哥特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背景就决定了它与摇滚其它分支的明显差异。作为根植于浪漫戏剧艺术和十八世纪哥特式文学的音乐风格,它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使得很多人避而远之。而相应的,也有许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它。相比较其他的音乐形式,哥特更容易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局限在音乐方面,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情感和思考空间。

  • 2014-05-28 #6

    哥特式风格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哥特”。

      哥特,是来自中世纪的蛊咒。 

      关于“哥特”的解释也有很多种,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

      第一,在建筑上的歌特式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

      第二,在文学上歌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 之冒险故事;

      第三,歌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还有另一种解释,人类学意义上的哥特,古代欧洲的一个民族;艺术风格,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绘画上,起源于法国的巴黎附近; 恐怖的、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这也影射了哥特小说的哥特的涵义,例如17、18世纪流行于英伦,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志怪故事的小说,按美国人的说法,哥特小说已经延伸到了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如《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a Vampire》,甚至还包括了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 

      在人类学意义上,哥特是所谓的蛮族之一;而在艺术风格上,哥特风格则上升激荡,同时又优雅纤细;哥特式作为恐怖、黑暗的代名词则成为小说这种叙事艺术中的一种风格——当然这种风格也只是一种批评术语。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同样在英国,一类沉湎于人类黑暗阴郁感情的音乐,也逐渐被人们称为哥特音乐,他们的音乐悲伤、缓慢,他们在今天似乎又掀起了新的复古运动,把哥特风格引入音乐,歌唱着死亡、恐惧、黑暗,偶尔也会蹦出一个宗教主题,或者用死亡金属的暴烈和鬼气森森的圣咏女声这种两极并置,对骑士国王的时代来一个怀旧的回望。 

      哥特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背景就决定了它与摇滚其它分支的明显差异。作为根植于浪漫戏剧艺术和十八世纪哥特式文学的音乐风格,它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使得很多人避而远之。而相应的,也有许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它。相比较其他的音乐形式,哥特更容易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局限在音乐方面,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情感和思考空间。 

      哥特音乐追求的是黑暗和死亡美学,这种与经典哲学观念格格不入的理念使得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然而桀骜不逊的哥特对此丝毫不以为意,也许体系庞大、颓废叛逆的地下文化反而更适合它的发展。哥特音乐惯用的表现手法是:男声主唱极尽压抑与爆发之所能,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背景中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而器乐则是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和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哥特音乐还有另外一个特质,那就是它所崇尚的死亡美学。他具有具备天生的悲剧性,而弗洛伊德在谈论《李尔王》的时候就曾经提到,悲剧旨在教导我们“放弃生命,放弃爱情,而与死亡的必然性交上朋友。” 尼采由悲剧艺术引伸出来的悲剧世界观则是“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尼采的悲剧理论是给悲剧和死亡赋予美的少数几种悲剧理论之一,它把悲剧看成是灿烂辉煌的,一种“形而上的安慰的艺术”。为了阐述“悲剧性”的实质,叔本华和尼采都转向了音乐。由此可见,哥特音乐作为一种 “形而上的绝望”的载体来表现死亡美学,有其必然性。 

      哥特音乐的死亡美学不仅表现在音乐风格上,也体现在其视觉效果和行为艺术上。惨白的面孔,夸张的五官,麻木的表情,凌乱的长发,复古的着装和冰冷的金属装饰,这些都已是哥特族的经典特征。从哥特乐队的演出可以看到,他们对生命的绝望和对死亡的迷恋已经深入骨髓,沉郁压抑与自我毁灭的情绪展露无遗。即使是激烈的吼叫也绝不同于朋克、金属的怒吼,他们根本就不准备抗争、颠覆什么。那只是歇斯底里的吼叫,是人在窒息前最后的嘶吼。不是运用声带,而是用肢体在吼叫,在挣扎,在呻吟。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极具视觉震撼力,连同阴暗神秘的舞台设计一起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理念——死亡之美凌空出世,震撼一切!而在这种近乎宗教仪式的气氛渲染下,观众很难不被感染。 

      表现在现代都市中,便又是主流社团追逐的一种形式化的标新立异。真正的哥特族总会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眼神中总是透露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郁压抑与自我毁灭。哥特音乐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和所有的艺术形态一样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哥特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

      然而谈到“哥特电影”,“哥特电影”其实这是一个不正确的术语。即便是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我们也根本找不到这个词条。之所以在这里使用它是为了指代那些以哥特文化为背景或表达死亡和痛苦等主题的黑色风格的电影,显然这类电影和哥特文学以及哥特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总是以一种非常人的视角去透视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达着那种阴郁、痛苦和空虚的感情世界。大量的有关吸血鬼的电影被看作哥特式风格电影的典范。这完全归公于Ann Rice等的吸血鬼题材的小说在世界范围的流行。 

      建筑上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饰是非常著名的,家装中在吊顶时可局部采用,有着梦幻般的装饰意境

  • 2014-05-28 #7

    可以多用黑、红、白这三种颜色。相互搭配。

    不过我的意见就是在屋子里摆一束红玫瑰作为装饰。虽然红玫瑰看起来很俗,但是看在什么环境和背景下用了,如果红玫瑰摆放在黑色的台子上,效果绝对很好!!一定要是【摆】在台子上,不要插到花瓶里。。。

    然后可以买一些骷髅的小饰品【前提是晚上你不怕】。

  • 2014-05-28 #8

    楼上的那位很不错,只是颜色不要太绚丽,那就变成巴洛克风格了,多用蕾丝作窗帘之类的,主色调选红、黑、紫....

发表评论

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发布

帖子标签:

帮助中心

    图片标签

    x

    自定义标签

    标签历史:

    图片描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